一群洞窟学家在80年代进行的探索,重新发现了深藏在奥尔维耶托地下的1200个洞窟。
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城市......这听起来像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。然而,这个开头所引出的故事,讲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冒险:发现城下之城。

这座城市叫奥尔维耶托,这座城市本身就像童话,与世隔绝般地高居于悬崖之颠。高山虽已支撑了城市三千年之久,但仍显得并不胜任:崩塌、滑坡、震动等,总是让这里的居民感到不安。这主要是因为,悬崖由凝灰岩和火山灰构成,太脆弱,甚至用指甲都能将其划伤。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人们能在此挖掘、打洞、开辟一个又一个、乃至成百上千个的石窟。

故事是,一群洞窟学者在奥尔维耶托的历史中心底下,在不牢固的大悬崖中,发现了一个曾被古人使用、而又被世人所遗忘的神奇世界:一个由1200多个石窟、隧道、水井和水库等组成的地下迷宫,全由人工,用将近3000年的时间打造挖凿。

70年代末,奥尔维耶托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山体滑坡,离著名的大教堂仅数百米远。这场严重的水文地质破坏,不仅威胁到悬崖的稳定性,而且让全世界为奥尔维耶托以及城内文化遗产的安全所担忧。但这次灾难也引起了当地一群洞窟学者的兴趣。关于这座城的传说中,曾有“地下空洞洞”的说法,但当时无法从当地的历史回忆中进行考证。滑坡发生后,悬崖壁上打开了一些神秘的裂口,轮廓不规则,里面透着黑暗的空洞,暗示着一个尚未被探索的地下世界。对于洞窟学家们而言,这就像是宇宙黑洞般,充满了诱惑力。

这些裂口是发现地下城的开端。洞窟学家们将绳子绑在环城花园的树上(没有树的地方,他们将绳子绑在汽车车轴上),然后沿着绳子往悬崖下爬去。惊悚,这个词可以用来总结科学家们的冒险。首先,在向下攀爬的时候:洞窟学家们对于用绳索大幅度下降并不陌生,但通常是在狭窄黑暗的石窟中向下爬,他们的视线受限于乙炔火焰提供的有限空间感,同时黑暗也有助于减少头晕。但在这次探索中,他们必须快速适应于在露天作业,眼睁睁得看自己快速下滑数千米,再加上维系自己的仅是一条细细的绳索......在这种情况下,任何否认不安感的人,都是在撒谎。同时,进入到石窟中,眼前的所见也让人惊悚:一个个方形的石洞,中间隔着长廊,光线从小窗中透进,上下几层,绵延几米,洞内还有井和斜道。在后面的墙上,还有狭窄的隧道,朝着大山的中心,一个人趴着或躺着都勉强通过。但这样的狭窄通道仅有几米,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对其造成不可逆反的伤害。岁月在地窖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尘,每走一步,尘土飞扬,停驻在空气中,光线从小窗中射进来时,给石窟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。但这些洞窟的墙体与其他的不同,仿佛将人带入到一个奇异的空间,模仿着地上的那个世界,却又令人不安:墙体从上到下,覆盖着数千个几英寸深的方形凹槽。这让人想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《永生》中主人公所说的:“这建筑是神的杰作。”我起初想到。看了荒无人烟的房间后,我想到:“建这个地方的神灵已死。”当我看到建筑的非同寻常之处时,我想:“建造这里的神灵疯了。”当然,建造这些石窟的既非神灵,亦非疯子。但这里的一切都与陆面上开发利用的逻辑相对应。洞窟学家们发现,地下的这些被称为“灵灰安置所”的地方,以及墙上的小凹槽,原来是奥尔维耶托的古人们特意挖来,用以养殖鸽子的。如今,鸽子肉是奥尔维耶托的一道地方美食。

洞窟学家的发现,证实了有关奥尔维耶托“地下空洞洞”的传言。城市地下发现的石窟数量如此庞大,科学家在探索之时,必须按照洞穴种类、挖凿时期等各类标准,将洞穴分类登记。此时,进行探索的不仅仅是洞窟学家,还有考古学家。城市的地下洞穴继续被发现,这里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根,而又被时间所遗忘。总共1200个石窟被发现,这个数字虽然惊人,却只是对科学家工作的一种简单量化。这个数字不能表达研究人员在探索过程中的惊心。比如,在通往水井的狭窄隧道中,电子火把突然熄灭。或者用绳索沿直径不到一米的洞口向下攀爬,下坠35米后,突然有碎物从上扔下来,没人知道何时这些碎物会掉来下、或者是谁扔下的。或者在探索途中,两条隧道消失在黑暗之中。科学家们用铅垂线和一个特殊的地下摇摆工具来探索隧道,但隧道却突然终止了。古代的挖掘者们在此停止了挖掘,这是为什么?答案无从所知。在地面上,城市生活日复一日地继续着,殊不知就在城市底下,仅几米之遥,一位研究人员正戴着头盔,爬过滑坡所打开的一条通道,小心翼翼地拨开不稳定的大石,在几个世纪的黑暗后,再次将其照明,往水槽里打量去,再次见到公元前5世纪的伊特拉斯坎人所精心搭砌的凝灰岩方石。洞窟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通力合作,使奥尔维耶托地下的石窟得以重见天日,也使得对地下城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成为了可能。

早在公元前9世纪,悬崖顶的威西尼城就十分繁荣,这是伊特拉斯坎文明的一座重要城邦。当时人们就通过挖地洞,来寻找水源。为了抵御进攻,威西尼的城墙建造得十分牢固,在这样的城市里,水成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。不幸的是,在奥尔维耶托的大山上,水资源是完全缺乏的。因此人们开始凿井,以寻找地下泉水。井非常深,全部为四方形,且不大于80厘米x120厘米。最长的两面井墙上,在一定的间隔上,都有刻痕,这些墙痕被称为“pedarole”,便于人们上下水井。当洞窟学家们踩着这些墙痕,爬下井去又顺利上来时,他们兴奋地意识到,由于井墙的特质,人在井内完全自发的动作,两千五百多年前,人们也踩着这些石痕上下深井,同样的动作在历史上已重复了千次。伊特拉斯坎人也建造了蓄水池来收集雨水,并将其连接成传输水的隧道网络。因此,威西尼成为了一个供水自给自足的城市。在抵御罗马帝国的围堵时,城市坚持了两年多,才于公元前264年被攻破。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,挖凿不断持续着。在城市的地下发现的大坑里,挖出了许多火山灰,里面各个时期、大小各异的水井和水槽、长廊、地窖、庇护所、垃圾井等,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精湛陶艺的佐证。有时,一些重要地下建筑的发现,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收获。就像卡瓦井的发现过程:当时中世纪区一家餐馆的老板发现,餐馆地窖的一些墙似乎要倒塌了。他拆了一小块墙后,发现一个空洞!老墙后面,什么都没有!洞窟学家们得知这一消息后,立即赶到现场。他们从打开的小通道里,沿着绳索朝黑洞下爬去。大约下降了30米,他们触到了底,原来是一口大井,井底布满杂物。研究人员还发现,井壁从上到下都刻着踩脚点,这是伊特拉斯坎时期井的特色。但惊奇并不止于此。几年后,一份新发现的文件指出这口井里直到17世纪时都有水源,老板于是决定清理井底的杂物。在挖了几米之后,洞窟学家发现了一条长35米多的小隧道。在隧道约15米处,一堆粘土阻挡了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探索,给探索奥尔维耶托地下城划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
但或许最激动人心的是在大教堂广场附近发现的一座洞窟。洞里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橄榄油压榨设备,包括磨石、压榨器、窑炉、拉磨动物的槽、水管和蓄水池等。在洞窟里安装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,以及洞窟当初被挖掘时所留下的特点,符合伊特拉斯坎时期的地窖的对称式安排,这些信息立即让人猜想到这座洞窟的挖掘时间、及其用处。这个极具历史与考古学意义的地点,让人直接领略到古代生活的魅力。每天,从大教堂广场的旅游信息办公室出发,我们的讲解员将带领游客进行约1个小时的“奥尔维耶托地下城游”,而且会经过悬崖中两个最大、最重要的洞窟。在此,每个人都能体验地下千年迷宫的魅力、寻找沉静的黑暗中所隐藏的古老秘密。